9月20日12時,歷經14天航行,一艘滿載16.5萬噸進口煤炭的“東成宏海”輪,自澳大利亞阿博特波特港啟航,順利靠泊福建公司羅源灣碼頭3號泊位。這是羅源灣碼頭對外開放后迎來的首艘澳大利亞進口煤船,也是中國神華自有港口接卸的最大噸位進口煤船。
該船長292米、寬45米、載重16.5萬噸,是羅源灣碼頭建成投用以來接靠的“尺寸最大、載重最高”散貨船舶。該碼頭對外開放以來,福建公司充分發揮中國神華“一體化”協同優勢,積極從燃料采購上挖潛增效,科學實施采購策略,持續提升資源統籌與成本控制能力。面對長周期跨洋運輸的挑戰,提前謀劃、精準施策,嚴格保障煤炭環保指標符合國家標準,優化外匯結算流程;實時跟蹤船舶航行動態,結合氣象信息精準預測到港時間;針對該船大型化、吃水深的特點,提前安排深水泊位預留,全面開展卸船設備檢查保養,確保靠泊與接卸流程安全高效。該船煤炭不僅顯著降低了電廠燃料成本,更是通過外匯結算模式實現進口貿易額指標屬地化,積極促進當地政府對該公司新能源資源獲取支持力度,有效增強了在閩能源產業協同的影響力。
羅源灣碼頭岸線總長911米,一期年設計通過能力達1020萬噸,可同時靠泊2艘30萬噸級兼靠40萬噸級散貨船舶,是中國神華在閩建設的首個具備社會公用功能的國家一類口岸,也是東南沿海重要的深水港區之一,區位優勢明顯、自然資源條件優越。下一步,福建公司將持續深化“一體化”運營優勢,將港口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強化區域能源安全保障,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助力中國神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綜合能源上市公司提供重要支撐。